金山网讯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5年来,句容市民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做实民政工作。
聚焦困难群体 在兜底保障中展现民政作为
社会救助标准不断提高,目前句容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875元。2020年,句容市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改革试点通过对审批流程、权责关系、监管体系的全流程再造,实现审批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申报的“深化社会救助让‘放管服’落地生根”项目成功入选2020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2021年全面下放社会救助审批权。
2021年首次实施特困供养基本生活和照料护理“双保障”。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开展社会救助扩围增效专项行动,进一步做实做细政策找人,2024年底,低保在保数较2022年底低保在保数增长212人。
建设并运行句容市大救助服务中心,同时印发《句容市社会大救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统筹全市社会救助政策依据,畅通数据壁垒。
聚焦“一老一小” 在提质提效中增进民生福祉
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句容市各镇(街道、管委会)均已建成一家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20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老年助餐点实现城区全覆盖、乡镇基本覆盖。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建成句容市养老护理院和句容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句容市现有养老机构21家,护理型床位共3195张,占养老机构总床位数比例100%。累计实施适老化改造2000余户,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和便捷。实施“安康关爱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承保率达100%。
实现三级儿童关爱服务机构全覆盖,句容市级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个,镇级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2个,村(居)建立儿童工作点177个,配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189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配备率达到100%。同时,利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现有场地设施打造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基地。镇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中已有黄梅街道、后白镇、天王镇、华阳街道、郭庄镇、茅山风景区6家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开通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24小时在线,为困境儿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组织实施“明天计划”医疗救助、“孤儿助学”福彩公益、“微心愿”征集等活动,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试点,全面摸排建档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 在激发活力中取得新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100%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入章率”。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监管,截至目前,句容市社会组织发展到587家。以评促建,持续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现共有3A级以上(含3A级)社会组织35家。常态化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严厉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任务。常态化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帮助经营主体减负纾困,致力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大局。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多个案例获评江苏省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案例。推进镇(街道、管委会)慈善社工站建设并实现全覆盖。各站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探索挖掘特色服务,构建“一站一品”,边城镇慈善社工站完成的“暖心陪伴、互助扶老”关爱独居长者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24年镇江市社会组织助力‘幸福民政’建设优秀案例”。
培育发展社工人才,截至2023年12月底,句容市有持证社工612名,提前完成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10人的目标,目前持证社工达到了802名。2023年志愿者人数突破10万人,活跃志愿者占比达到67%。
聚焦专项社会事务 在持续优化中增强群众认同感
积极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喜事新办、轻财重仪”的婚俗改革新模式,获评“江苏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优秀单位”。连续多年举办集体婚礼活动,挖掘句容传统婚俗文化,倡导和培育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婚育新风尚。申报的“以集体婚礼引领婚恋新风尚”入选江苏省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建成句容市婚俗改革宣教中心。
下放城乡居民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批权限,出台《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先后建成黄梅街道、崇明街道等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建成句容市救助管理站。福彩销售每年达8000万元以上。
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其中5个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27个入选镇江市级地名文化遗产。戴庄村和茅山抗日根据地入选江苏省首批100个红色地名。创新林地生态葬获民政部肯定并且省民政厅以“句容路径”向全省推广,“林地生态葬的‘句容路径’”获评“2021年度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句容市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成效明显,2023年被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句容市民政局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记者 朱秋霞 通讯员 陈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