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实习生 唐浩哲
通讯员 陈晓晨 刁逸飞 何雨田
顾嘉玺
“术后第二天,就能坐起来吃饭了!”李奶奶激动地拉着医生的手说:“没想到这把年纪还能重获新生!”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87岁高龄患者实施高难度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手术),手术全程仅用时3小时15分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能够自主活动、自理生活并顺利出院。
生死挑战 87岁老人心脏拉响“红色警报”
今年87岁的李奶奶近半年来饱受胸闷、气短困扰,经检查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瘤,动脉瘤的直径已达7cm,随时可能破裂,生命危在旦夕。由于高龄、手术风险极高,李奶奶辗转多家医院,均建议其保守治疗。然而,若不手术,李奶奶的心脏随时可能因主动脉瘤破裂而危及生命。面对生死抉择,家属最终慕名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求诊。
“高龄患者的心脏手术,还是有很多风险,我们医务人员走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邵永丰教授表示,“但高龄不是消极治疗的理由,我们结合以往的经验,凭借多学科的优势,立即组织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
邵永丰教授团队为银发老人定制了“闯关方案”——李奶奶的动脉瘤范围较大,切除动脉瘤及缝合血管的过程中,需临时停止全身的血液循环,停循环的时间越短,李奶奶术后就恢复得越快。因此,必须确保手术的快速、精准、高效。
突破禁区 以毫米级的精准守护高龄患者
手术当日,邵永丰教授团队以精湛技术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一项操作都堪称毫米级的精准。麻醉团队迅速完成了动、静脉穿刺置管,检测各项生理指标,合理控制麻醉深度,全程为手术保驾护航;体外循环团队准确控制流量,精确液体管理,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脑、肾、肝其他重要器官;为了确保脑部安全,手术团队在置换升主动脉的关键阶段,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并实时监测脑氧,仅用14分钟便完成了动脉瘤的切除及人工血管的吻合,最大程度降低脑损伤风险。
“考虑到患者高龄,结合患者本人及家属意愿,团队选择新一代生物瓣置换了患者病变的主动脉瓣。整个瓣膜置换过程精准高效,确保术后心脏功能迅速恢复。”邵永丰主任介绍,最终,手术用时3小时15分钟,其中心脏停搏时间仅69分钟,术后超声提示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顺利返回心脏大血管外科监护室。手术当天下午病人苏醒,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二天李奶奶就顺利转入心脏大血管外科一病区普通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