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戴宇菲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感谢医护团队争分夺秒的救治,让我们的孩子获得新生!”日前,早产儿小宝(化名)的父母在医院探视时激动地说道。3月24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成功救治了胎龄34周、出生仅1个月的早产儿小宝。据悉,小宝因早产,肠道发育不全,出现肠梗阻合并肠坏死,接到当地医院求助后不到30分钟,省人医转运团队立即响应出发,到院手术后小宝生命体征平稳,肠道功能逐步恢复。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不仅展现了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的硬核实力,更凸显了危重症新生儿转运体系的“南京速度”。
快速响应 肠梗阻婴儿得到紧急转运与精准手术
出生1个月的早产儿小宝近日因肚子异常鼓胀,在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肠梗阻,并进行了保守治疗。然而病情却没有明显好转,第二天还出现了血便,疑似“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接到求助信息后,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团队第一时间启动危重症新生儿转运预案,不到30分钟就派出专业转运团队携全套生命支持设备赶赴当地,将小宝转运来宁治疗。“转运途中,我们全程监测小宝生命体征,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院内专家实时沟通,确保小宝在转运途中即获得呼吸支持、循环管理等精准救治,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医护人员回忆。
小宝抵院后,医院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新生儿团队首先完成了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初步评估,并给予有效支持治疗;同时,小儿外科、放射科专家团队迅速集结会诊,经过短暂保守治疗发现小宝的肠梗阻依旧没有好转,而且存在肠坏死可能,必须手术!
“术中发现小宝肠梗阻的原因是先天发育异常的索带压迫导致肠坏死。早产儿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肠道缺血和细菌感染,继续进展则很有可能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儿外科易军主任医师主刀立即切除异常索带,而后进行坏死肠管切除及肠造瘘手术,不到两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小宝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精细化治疗及护理后,小宝的肠道功能逐步恢复,感染指标也逐渐趋于正常。
转运网络+微创技术 打好危重症新生儿救治“组合拳”
此次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医院构建的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的规范化运作。
省人医儿科主任、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陆超介绍,该转运网络具备三大优势:“一是24小时随时待命,配备专用救护单元及新生儿专用转运温箱,15—30分钟内即可出发;二是具备‘移动ICU(重症监护)’级别的监护能力,转运车辆配备呼吸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高端设备;三是多学科预联动机制,转运途中同步启动小儿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会诊,到院后部分外科急诊患儿可以直接进入手术流程。”
近年来,包括省、市妇幼保健院在内的小儿外科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不断增强,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不断提升。据悉,省人医新生儿外科肠闭锁、肠梗阻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急症救治成功率居全省前列。科室配备超高清腹腔镜、3毫米微创手术器械等优质设备,可开展新生儿多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微创手术,为患儿提供全方位保障。